文|邓浩志
最近,广州开始严查二手房“高评高贷”。所谓“高评高贷”,是指把二手交易价故意做高,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。自从广州购房首付降到15%后,这种情况越来越多:只要把二手交易价做高15%以上,买一套房,银行给的贷款将超过房屋的交易总价,买房不但不用花钱,还能成为一种融资渠道。
图片源于网络
综合信息如下:
严查已持续一个多月,发现不少问题。富力盈力一批金融中介被查,其中一家支行高评高贷近100单/月,全市整体及二手虚假交易情况可见一斑。
过去一年大量出现的二手“融资房”已基本停办,重灾区为珠江新城、金融城、琶洲等核心区域,上述片区二手房交易量明显下滑,“金融客”也大多离场。
3. 正常二手贷款业务亦受冲击:银行评估价更谨慎,基本无法再“超贷”;对存在疑问的正常贷款申请,可能直接被暂停,导致部分客户被迫延迟购房。
严查高评高贷后肯定对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会产生影响。
一方面虚假交易减少,另一方面部分真实交易受阻。由于7月二手数据尚未公布,而6月数据又夹杂拆迁购房需求,阶段性失真,因此严查对市场的最终影响仍需后续数据验证。
有网友认为严查等于释放利空,市场将更差。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,因为此前的高评高贷本就旨在套取贷款,交易数量增加带来的只是表面的繁荣。政府仅多收些许税费,却埋下巨大风险。最大风险承担者是银行——一旦房价继续下行或行业持续低迷,这批“高评”资产极易断供,银行坏账、呆账、烂账激增。银行若陷入危险,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波及所有储户。
此外,“高评高贷”并非广州独有,多数大城市皆存在。“金融客”涌现,本质是经济下行、房价大跌后资金缺口的权宜之计,而“高评高贷”不过是一种高风险续命策略。
严查后,部分资金链将断裂,房贷断供、个人甚至家庭“破产”的情况可能增多。因此,政府与银行必须同步考虑配套政策:如何缓解断供、法拍房增加及个人“破产”风险,避免顾此失彼。
归根结底,还需经济复苏、就业与收入回升、房价止跌。然而目前房地产未见底,反而可能酝酿新一轮探底。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前瞻性,多倾听一线的“炮火声”。
金港赢配资-配资网之家-配资买股票-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