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数据能传,但不准”:计量偏差开始显现
在成都某2020年交付的小区,物业反映:
“刚开始抄表挺准,但去年开始,有几户业主投诉水费偏高。我们拿标准表对比测试,发现个别远传表在小流量时存在漏计或多计现象。”
这并非孤例。多位物业人员提到,使用3年以上的部分机械式智能水表,因内部叶轮磨损、杂质堆积,导致始动流量升高,微量漏水无法捕捉。
而超声波水表则普遍反馈“稳定性更好”,尤其在低流量监测方面优势明显,但价格仍是制约其大规模替换的主要因素。
真相:智能水表≠终身精准,机械结构会老化,定期校验不可少。
“信号时有时无”:通信稳定比想象中更难
NB-IoT/4G号称“地下十米也能传”,但在实际应用中,信号问题依然存在。
西安某高层小区将水表集中安装在负一楼井内,金属井盖+混凝土墙体造成信号衰减严重。“冬天信号弱的时候,一天掉线几十块表,平台报警响个不停。”物业工作人员无奈地说。
虽然厂家后续加装了信号放大器,但增加了运维成本。
相比之下,采用LoRa自组网的园区项目反馈更好——网关布局合理的话,通信更稳定,且不受运营商网络波动影响。
真相:通信质量不仅看技术,更看安装环境和前期规划。
“换了表,系统接不上”:数据“沉睡”成最大浪费
最让物业头疼的,不是设备故障,而是数据用不起来。
“表是智能的,但我们系统的接口对不上,数据导不出来,最后还是得人工核对。”一位物业经理坦言。
更有甚者,原供应商倒闭或停止维护,平台关停,所有水表只能当普通表用。
这也提醒采购方:
不要只看硬件价格;
要求开放Modbus、MQTT等通用协议;
明确后期平台维护责任。
真相:智能水表的价值不在“传数据”,而在“用数据”。
好水表的标准,正在改变
通过这次调研,我们发现,行业对“好水表”的定义正在悄然变化:
过去看重现在更关注
功能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
价格是否便宜通信是否稳定
能不能远程抄表系统能否对接
是否支持阀控后期维护是否省心
越来越多单位在招标时明确提出:
提供近三年同类项目落地案例;
承诺电池寿命≥8年;
支持现场校准或更换模块;
具备本地化服务团队。
金港赢配资-配资网之家-配资买股票-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